推进环保需企业自律、政府推动、NGO监督 |
作者: 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 |
编者按 2008年以前,人们把绿色环保捧在了天上;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,绿色环保让位于经济增长。但从长远来看,如果一家企业不致力于消除污染,那么这家企业很可能会被社会抛弃。 企业如何实现从绿到金?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忠实记录政府、企业、学者与NGO组织的各 方意见,以飨读者。 政府声音:须强化监管 |
政府声音:须强化监管
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:
中国企业不转变发展模式,世界环保就没有希望。
我们国家面临着环保的问题,多年来,每一年我们能源的供给都呈增长态势。如果经济再不转型,如果发展模式再不改变,中国经济就没有希望。而其中,企业是社会发展中灵活的细胞,无论是转型,还是改变发展模式,真正的道路是由企业走出来的。中国经济应率先实现发展转型,转得越早、越快,就越好。中国实现转型,全球就能实现转型,中国有希望,全球就有希望。
环保部自然生态司安全管理处处长王捷:
我国生态环境是局部好转,整体呈恶化趋势。维持生命最重要的就是生态系统,所以企业界能关注环保,关注生态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自己。我们现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,整个企业界对生态安全和对环境的保护要承担非常重要的任务。
美国墨西哥湾出现BP漏油事件后,很多机构有一种担心:中国会不会发生漏油事件?现在我们的渤海正在漏油。
政府部门尤其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所起的作用是监管,必须做到监管的职责。政府应该提前做好预测、预警和应急措施,必要时采取更强硬的措施。
企业观点:由内而外辐射至产业链
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:
企业社会责任是由内而外的,首先由自身发散到所处的行业和产业链上。从环保的角度讲,企业社会责任首先体现在节能减排必须做好。利乐公司的包装,是用75%的原生纸浆制造,因为采用树木资源,所以非常关注森林的保护,要保证所有纸张都来源于可持续管理的森林。
全球所有的包装都要求FIC认证的森林,FIC认证目前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,利乐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一起推动了FIC认证项目,一个是福建的永安林场,一个是云南的腾冲林场。
与此同时,环保还要拓展到自身所属的产业链。当我们的包装完成了保护食品的使命后,包装的废弃物怎么办?利乐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国开展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,目前利乐包装的再生利用产业链已初步建成。但目前的瓶颈在回收,而回收的瓶颈恰恰在于中国比较缺乏垃圾分类体系。
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:
新能源最重要是市场化、规模化。
新能源很多,太阳能、风电等,但怎么让新能源真正的商业化、社会化而不是停留在概念里的风花雪月?这是最重要的问题。要给人们创造一种条件,能够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,同时减排。
在过去的四年,我们促使中国的风机设备降低了40%的价格,现在风电的上网价在5毛钱左右,这个价格已经能让发电企业盈利。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,依靠科技进步,让产品贴近群众,这样减排才是可持续的。
NGO组织:催生公众理性参与
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晶晶:
2008年以来,环保事件的信息沟通取得了很大进展,尤其是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向前迈了很大一步。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是很乐观,尤其是企业自愿公开和强制公开都不乐观。最近渤海湾漏油事件,企业并没有及时向公众披露。
当信息公开后,利益相关方可以及时采取措施;信息公开,可以催生公众的理性参与。
2009年底,我们开展了重金属行业调研。在调研的过程中,发现很多重金属污染企业都是IT生产企业。而IT生产企业很多都是为一些IT品牌供货。调研中找了29个品牌供应商存在不同的问题,30多个NGO一起和29个品牌企业进行沟通,经过一年多时间,很多企业做出了反馈。沃达丰、阿尔卡特、飞利浦这样的企业做出了努力,甚至已经伸展到了材料供货商和二级供货商的管理。
这不是中国NGO和他们的对抗,也不是个别人跟他们的对抗,而是世界上所有关心环境的人和他们的交流,期待他们的回复。我们不希望把企业打垮,而是希望他们得到改善,关心环境,减少对公众和环境的伤害。
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总裁段德峰:
国内环保事业发展很快,但跟公众预期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,需要公众、媒体和政府一起推动这方面的工作。
为什么中国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不足?这跟政策压力不够有关。政府能否更加强大一点?在环保这件事上,政府应该再权威一点。现在有更多的NGO投入到这个行业,更多的媒体参与进来。企业的认识提高一步,就可以有很大的进步,很多问题大家看到了,但做不到,这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,包括利益的考量。
推进环保需企业自律、政府推动、NGO监督 |
作者: 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 |
编者按 2008年以前,人们把绿色环保捧在了天上;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,绿色环保让位于经济增长。但从长远来看,如果一家企业不致力于消除污染,那么这家企业很可能会被社会抛弃。 企业如何实现从绿到金?《每日经济新闻》忠实记录政府、企业、学者与NGO组织的各 方意见,以飨读者。 政府声音:须强化监管 |